The Republic of Agora

【黎智英案・審訊第十三日】


獨媒報導 | 2024.01.19

  • 4.28反送中遊行前夕報導林榮基彭定康 張劍虹:黎智英冀催谷上街人數
  • 張劍虹:感覺黎智英會晤美國官員後「幾雀躍」 編採政策轉趨「偏激」

image01

【獨媒報導】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3間蘋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刊印煽動刊物等罪,案件今(19日)於高院(移師西九龍法院)踏入第13日審訊。認罪候判的前《蘋果日報》社長張劍虹,繼續以「從犯證人」身份出庭作供。控方在庭上展示多則 WhatsApp 訊息,顯示黎智英在2019年4月28日反送中遊行前夕,先後指示張劍虹訪問前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和報導彭定康對《逃犯條例》修訂的評論,希望「催谷」遊行人數。同年7月,《蘋果》推行付費訂閱,首階段向每名讀者收取3元的訂閱手續費,張提議把其中1元撥出來作為抗爭者的訴訟費和醫療費,後來因為民陣成立一個支援反送中抗爭者基金,黎便指示把款項捐給民陣基金。

張劍虹:黎智英指示訪問林榮基 以催谷4.28反送中遊行

認罪候判的前《蘋果日報》社長張劍虹,繼續以「從犯證人」身份出庭作供。就黎智英向張劍虹下達的編採指示,控方指黎於2019年4月以 WhatsApp 指示一名叫「廖兄」的同事:「我們會用林榮基的新聞催谷廿八號大遊行,但要做頭條必須有林的電話訪問,請與林聯絡促成此事。謝謝。黎」,而相關訊息其後轉發給張。張解釋林榮基是前銅鑼灣書店店長,因在國內被人拘留一段時間,回港後連同律師何俊仁召開記者會講述事件,此後便沒有再返回國內,故在國內被通緝。林其後移居台灣,因此張請當地的《蘋果》同事嘗試聯絡林,並回覆黎稱「老闆,我已經請台灣同事處理」。黎回覆「很好,謝謝」,之後再傳送另一個訊息「衷心感謝」。以張的理解,黎是「希望利用《蘋果日報》的頭條來谷28號的大遊行人數」。

image02 ▲ 前《蘋果日報》社長 張劍虹

張劍虹按黎指示訪問林榮基 遊行前一日頭版報導

張稱,由於當時他正在台灣公幹,而同事大概知道林身處某一間書店,所以便與台灣《蘋果》的攝影師一同前往尋找林。完成訪問後,張向黎報告「老闆,已經完成訪問了」,其後撰寫報導,然後把稿件分別傳送給香港和台灣的《蘋果》同事。其中香港的同事即時任總編輯羅偉光,讓他可先行以網上新聞形式發布。至於實體報紙,張跟時任《蘋果》副社長陳沛敏聯絡,轉達黎智英想以此新聞作為頭版,「就催谷跟住禮拜日嘅遊行,我就請佢(陳)去做A1。」

控方展示2019年4月27日的《蘋果日報》頭版,標題為「林榮基流亡台灣 臨別呼籲 守護香港明日上街」。報導首段提到:「《逃犯條例》修訂殺到埋身,因偷運禁書被中國公安部追緝的前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為了不想成為逃犯,只好選擇逃命。他在佔中九子被判刑翌日隻身出走到台灣,投奔免於恐懼的自由。要永遠離開土生土長之地,他雖然難過,但痛心香港已淪陷,期望「香港人唔好詐瞓」,為了自己及下一代,每個人都要盡一己責任,上街反對《逃犯條例》惡法。」張解釋稱,林在訪問中以過來人身份,講述被壓迫要離開香港的經歷,並呼籲市民上街。而4月28日「反送中遊行」的確有舉行。

image03 ▲ 林榮基(前排中)

張指黎未覺滿意 繼而指示報導彭定康

遊行前一日,黎向張傳送訊息,稱林榮基的報導對催谷遊行有幫助,但認為氣氛仍然「未夠熾熱」,希望催谷更多人參與翌日的遊行,「俾我感覺係,佢未夠滿意。」黎又轉發數個訊息給張,顯示黎邀請「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Benedict Rogers)訪問前港督彭定康,以得到其對於《逃犯條例》的評語。之後羅傑斯回覆黎,他本人身在雅加達,而彭定康則在法國,會嘗試透過電話做訪問。

彭定康後來以訊息回覆,稱修例對於填補制度漏洞並不重要,反而它侵害香港的價值和繁榮穩定,對於香港的營商環境帶來恐懼和不確定性。政治活動亦陷入險境。彭定康又稱修例直接衝擊法治制度下的一國兩制和香港自治。

張稱黎希望《蘋果》能報導彭定康上述評語,並在網上新聞及翌日報紙盡快刊登。張遂向同事轉達黎的指示,最終報導在4月27日刊於《蘋果》網站,並於4月28日刊於實體報紙。

辯方指黎智英眼睛有問題 難以閱讀屏幕訊息內容

早休之前,辯方代表、大律師關文渭指黎智英因眼睛有問題,所以在被告欄內透過庭上電視屏幕閱讀涉案訊息時有困難,只能依靠聆聽證人讀出相關訊息內容。關又透露黎的眼睛曾做過手術,未知何時將會做下一次手術。控方遂表示會放大相關訊息方便黎閱讀。

再次開庭後,關指懲教人員已安排黎坐在被告欄第一排,但這仍未足夠,經辯方與懲教、法庭職員和控方商討後,各方同意安排把一個電子屏幕搬到被告欄內。

張劍虹指黎智英指示印製「反送中」長幡 隨報附送

控方續指,黎於2019年6月13日指示張,指「星期日遊行泛民想我們印十萬張長幡35寸長15寸闊,派給遊行人士,給他們從家裹的窗口放出來」。張指因6月16日有反送中遊行,黎希望張以毛筆字寫「反送中」,然後印製十萬張長幡,隨報附送,讓市民遊行期間可以拿著該長幡。庭上展示長幡樣本,其中一張以黃色做底色,除了有黑色字「反送中」之外,還有「罷工、罷課、罷市」,張解釋當時職工盟正在策劃罷工,所以黎希望寫上「三罷」字眼以作宣傳。張指由於《逃犯條例》修訂暫緩,及後有人自殺,泛民人士如李卓人建議不要派發長幡。

張提議三分一訂閱手續費支援抗者 獲黎同意

控方之後展示2019年6月15日的 WhatsApp 訊息,張建議「就今次出來抗爭的人日後療傷和訴訟,我們可以在三元手續費撥一元出來成立基金協助」。黎則回覆:「非常好idea!」張解釋,由2019年4月1日起,黎決定推行「免費訂閱」,讀者只要登記做會員,便可免費閱讀《蘋果》網站新聞;同年7月1日起至9月1日期間,《蘋果日報》需向每人收取3元手續費,讀者才能看到網站新聞;直至9月1日起,《蘋果》開始正式收取訂閱費用,即每日1.68元。黎認為,將3元手續費之中的1元撥出來作為示威者的訴訟費和醫療費,可以鼓勵支持抗爭運動的人訂閱《蘋果》。後來黎指民陣已成立一個「支援反送中抗爭者基金」,指示「我們的錢可以給他們運用」。

2019年7月5日,張劍虹向黎報告指付費人數突破30萬人,並會按照黎的指示,請會計部同事以《蘋果日報》名義簽發支票,向民陣的基金捐款30萬元。

image04

【獨媒報導】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3間蘋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刊印煽動刊物等罪,案件今(19日)於高院(移師西九龍法院)踏入第13日審訊。認罪候判的前《蘋果日報》社長張劍虹,繼續以「從犯證人」身份出庭作供。他稱黎於2019年7月赴美會見時任副總統彭斯和時任國務卿等官員,事後感覺到黎「幾雀躍」,並指示張報導訪美一事及「做大佢」。張憶述後來在言談之間,覺得黎「講制裁係多咗」,《蘋果日報》的編採政策亦轉趨「偏激」,例如「對成個運動比較暴力場合,同埋激進嘅場面,都會照報導、同情」。

張劍虹:感覺黎對會見官員感到「幾雀躍」

控方展示一則由美國國務院前顧問 Christian Whiton 發送給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 Paul Wolfowitz 的訊息,載有《彭博新聞》的報導連結,標題為「Trump Team Sends Defiant Signal to Beijing by Meeting Activists」,內容講述黎智英赴美國會見官員。黎於2019年7月11日將該訊息轉發給張劍虹。

張稱以他所知,黎的確於2019年7月赴美國會見時任副總統彭斯、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 John Bolton,該次旅程結束後相隔一段時間,黎與張才有機會就旅程談話,張感覺到黎對會見官員感到「幾雀躍」,認為對反送中運動有幫助。

Jimmy Lai is a Champion of Freedom & I was honored to welcome him to the White House in 2019. Today, he sits in prison for his support of Democracy in Hong Kong & @VoCommunism rightly awarded him their Highest Honor for his Courageous Commitment to Freedom. God Bless Jimmy Lai.🇺🇸 pic.twitter.com/oU69TSkex2 — Mike Pence (@Mike_Pence) June 11, 2021

黎智英出席網上節目談制裁 事後指示張劍虹報導及「做大佢」

控方續展示一則《蘋果》報導,內容提及黎智英出席何俊仁主持的網上節目「細說中南海」,當中黎談及與蓬佩奧會面,蓬佩奧問黎:「美國可以怎樣做?」黎則回答美國可以實施制裁,讓中國官員知道其所作所為會有後果。

張供稱,黎出席節目後,吩咐他報導節目內容及「做大佢」,包括較詳盡篇幅、擺在較顯眼位置和安排推播通知(push notifications)。張遂通知時任《蘋果》總編輯羅偉光,著他跟進。

在張的記憶中,黎在訪美之前,曾經在私下談話間提及制裁官員,「等佢哋唔敢亂嚟」,但是首次公開談論制裁則是在「細說中南海」節目裡。

張劍虹指黎訪美後多談制裁 蘋果編採政策轉趨偏激

控方問到,黎會見美國官員一事,有否影響到《蘋果日報》的編採政策。張則指,當時人們覺得「黎生原來可以去到白宮見到啲咁勁嘅官員」,並把香港的情況告知美國官員,張形容「好似有啲 high 咁囉,原來真係可以去到白宮㗎」,又指事件令人們認為「個運動好似⋯⋯啫係有希望咁囉」。張表示,後來與黎言談之間,「覺得佢(黎)講制裁係多咗囉。」他又指,《蘋果日報》的編採政策「後來愈來愈激烈,啫係偏激咁囉」。

至於「偏激」的意思,張劍虹指黎在飯盒會及二人見面的場合裡,曾說過「示威抗爭、和勇唔好畀佢哋分化」的言論,「佢又會提到『抗爭會係長期性』咁囉」,「《蘋果日報》就會因為咁樣,而對成個運動比較暴力場合,同埋激進嘅場面,都會照報導、同情,啫(認為)係個政府同中共逼成咁嘅。」

張表示黎冀藉訪問抗爭者激起「同情」及「抗爭情緒」

張劍虹稱,黎智英曾經在台灣舉行的「飯盒會」上,吩咐台灣及香港《蘋果》增加「訪談節目(video talk)」的數目,由每星期4次增至40次。訪談節目需要找「泛民反對派有代表性嘅人」或「抗爭者」作為拍攝對象。張在回港後有跟進上述事件,而黎亦有與張討論。

張解釋,他們會找「抗爭者」講述為何出來抗爭,以及他們的經歷和苦況,張相信黎希望藉此「激起啲人對抗爭者嘅同情,同埋抗爭情緒」。但由於很多「抗爭者」不願出鏡,因此張建議用訪問形式拍攝,然後將片段上載至動新聞。

張表示節目以「泛民反對派代表」或「抗爭者」作主題

法官李運騰希望了解更多關於「訪談節目」的詳情,張解釋節目時長45分鐘,通常會用「Zoom」軟件對話,由港聞組節目部同事負責,並以「泛民反對派代表」或「抗爭者」作為節目主題,有時會找他們到《蘋果》的工作室對談。張表示,曾討論過訪談節目是否最適合的方法表達上述題材。

張稱港聞組「全程投入」處理反修例主題節目

李運騰問,訪談節目是否由2019年反修例運動衍生,張回答不是。李亦問,自2019年7月至年底,訪談節目的主題是否全都與反修例及示威相關,張表示大部分均是,且「成個港聞組差唔多全程投入晒去做呢個運動」。另外,張表示負責決定訪問對象的同事需向羅偉光負責,而羅會向張報告,張最後會按照黎智英指示執行。

image05 ▲ 前《蘋果日報》總編輯 羅偉光

李運騰表示自己沒有看過《蘋果》動新聞,因此問及誰人可以觀看訪談節目。張表示,付費訂閱的讀者可以觀看。他又確認,直至2019年7月初,共有30萬名訂閱者。

案件押後至下周二(23日)續審,下周一會給予時間張閱讀文件,但不會開放法庭予公眾。


案件編號:HCCC51/2022

Made with by Agora